

1161个字 阅读时长:3分钟宝牛配
中产先生 |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
什么惹的祸?
昨天,讨论比较热的是两家外企零售和消费巨头:
山姆被骂以及卖身。
山姆被骂的原因,主要是本土化太快,据说是引进了一位阿里系的高管当会员总裁,这位高管深耕供应链多年,熟悉跨境业务同时有本土化经验和对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所以获得了任命。
不过消息一出来:
网友却不买账,他们认为山姆持续的本土化,降低了选品标准,削弱了品牌影响力,损害了会员的权益。
甚至出现:
不辞退就退卡的差评刷屏。

现在网友的行为模式都已经成这样了。
如果说山姆被骂是本土化太快,那么星巴克卖身主要就是本土化不够。
我有段时间待在星巴克,跟店员还挺熟的,通过聊天对星巴克有一些了解,知道他们完全是外企的运营模式:
在直营之前,其实是三家代理公司运营,直营之后总部在海外对本土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缺少真实的感知。
星巴克的困境宝牛配,价格只是原因之一,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模式的不同。
星巴克要营造的咖啡空间文化其实在国内有点水土不服,星巴克学的是意大利咖啡,要把咖啡营造成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但其实在国内成了白领小资的身份标志,国外那种悠闲的咖啡文化一直没有培养起来。
在经济飞速发展,产业迅速升级,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那些年,这个模式的问题被掩盖了。
但星巴克的直营模式、核心地段选址、超大门店空间、相对更贵的价格……随着这几年消费降级,不但把普通人排除在外,连中产也开始心生退意。
于此同时,低价奶茶迅速占领市场:
3块钱的蜜雪、9块9的瑞幸,才是中国消费者的底色。
特别是瑞幸,当年造假被做空命悬一线,谁也没想到在消费降级的时代背景下,转换互联网打法,不但起死回生甚至完成逆袭。
时代的进程真的太重要了,巨头如果不主动调整,也会连滚带爬,身上沾点泥才能更好生存。
但为什么山姆的主动调整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弹呢?
主要还是会员费的原因。
毕竟在消费降级的当下,消费者付出会员费是为了享受更高的品质和更多的优惠,当这种优势开始变差,自然要抱怨了。
我相信这些变化其实是有数据支撑的:
因为太容易了,以沃尔玛的供应链和山姆销售系统,后台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品类的库存和销售情况。
当越来越多人消费降级,当性价比高的商品销量更好,商家选品跟着销量走是必然的。
这种本土化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背后是中产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降级。
其实换个角度想:
消费降级已经持续几年了,巨头们现在才本土化其实已经算晚的了。
换成互联网的效率,已经完成了一轮,现在PDD和仅退款都成了过街老鼠。
我现在有点想知道:
当星巴克像瑞幸一样,开在了街头小巷,没有了窗明几净的桌椅沙发,消费者会是什么想法呢?
经济早日回暖吧,怀念大家肆意消费的年代。
就这样。
不寻常的举动。
很多人关注到要向黄金征税了,水贝市场和一些银行已经暂停了实物黄金交易:
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以继续阅读:。
10个朋友读过 趋势
500个点赞 局势
阅读10万+ 深度
广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