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晚,克里米亚莫尔斯科伊石油码头的夜空被巨大的爆炸声撕裂,耀眼的火球腾空而起,紧随其后的是冲天的浓烟和蔓延的火海。监控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显示骆驼优配门店,这座向克里米亚半岛和乌克兰南部俄军及俄海军舰艇供应燃料和润滑油的重要枢纽,在精准打击下陷入一片火海。

这震撼的一幕是当晚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及乌克兰被占区数十个关键军事和能源设施发起的大规模协同打击的一部分。这次袭击最引人注目的是执行打击任务的核心装备——乌克兰完全自主研发的远程导弹和无人机。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表示,此举旨在系统性削弱俄军的战争经济与进攻潜力。
骆驼优配门店
在暂时被占领的克里米亚,乌军的打击精准而高效。除了莫尔斯科伊石油码头,俄军的一处直升机机场、叶夫帕托里亚附近的防空雷达站以及基洛夫斯克机场的无人机储存和训练地点也相继被命中。在线媒体“克里米亚风”在电报频道上证实了费奥多西亚地区传来的强烈爆炸声。

扎波罗热地区被占领的领土上,别尔江斯克地区的一个俄军中心油库被导弹击中后燃起巨大火灾,火光点亮了夜空。乌克兰导弹还精准命中了俄军第5联合兵种集团军和第127摩托化步枪师的前沿指挥所。由于袭击发生在晚餐后,据信在目标建筑物内的俄军人员伤亡可能较为严重。顿涅茨克州诺维斯维特村的一处俄军弹药库也未能幸免,在被击中后发生多次爆炸骆驼优配门店,建筑物基本被夷为平地。

乌军此次将打击矛头延伸至俄罗斯本土纵深地带。鞑靼斯坦共和国下卡姆斯克市的一家炼油厂遭到袭击,发生了特大火灾。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布杰诺夫斯克市的斯塔夫罗伦化工厂的生产设施同样被乌克兰远程导弹击中。该工厂不仅拥有碳氢化合物原料加工全周期,生产用于俄军装备的聚合物部件,还为俄军生产无人机部件,其遇袭对俄罗斯军工联合体的供应链构成了直接打击。

《独立报》报道指出,这次大规模打击完全依赖乌克兰国产武器装备,包括名为“火烈鸟”、“酒吧”、“二月”、“柳蒂”等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这些国产武器在战斗中密切配合,准确命中了预设目标。乌克兰国防部长曾确认乌军已装备“火烈鸟”远程导弹。据乌克兰媒体披露,这款导弹射程超过3000公里,配备有大型弹翼,可能采用涡扇发动机以实现远距离飞行。
分析认为,如果其射程确实能达到3000公里,意味着乌克兰可能利用保存的苏联时代技术图纸或结合了巡航导弹与自杀式无人机技术特点,成功开发出了能够威胁俄罗斯纵深地带的远程打击系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透露,乌军前线使用的武器中有超过40%是乌克兰制造的,并要求到2025年底将这一比例提升至至少50%。这表明乌克兰正致力于通过加强国防自主来应对战争需求,并减少对外部军援的依赖。
乌军此次打击行动采用了“远程导弹加远程无人机”的混合战术,这种战术可能先以无人机吸引或干扰敌方防空火力,再由导弹实施致命一击,提升了突防成功率。攻击无人机、喷气式无人机和各种类型的导弹在行动中进行了复杂配合。乌克兰将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和军工相关设施列为重点打击目标,具有明确的战略意图。能源行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核心支柱和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自2024年起,乌克兰持续对俄罗斯能源部门设施发动袭击,据估计已导致俄罗斯炼油产能损失近40%,国内燃料短缺接近20%,汽油和柴油价格比年初上涨了50%。泽连斯基将这种针对能源设施的深度打击行动称为“远程制裁”,其目的在于削弱俄罗斯通过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获取战争资金的能力,从根本上制约其军事行动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对俄军指挥所、弹药库、无人机基地等军事目标的打击,则旨在即时削弱俄军的战场指挥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持续作战力量。乌军总司令西尔斯基强调,自11月初以来,通过此类打击,已在战略层面成功击中33个目标,在作战层面成功击中41个目标。乌克兰使用国产武器对俄罗斯纵深目标的有效打击骆驼优配门店,也对俄罗斯的国土防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乌克兰无人机曾实现从本土出发,跨越2100公里精准打击俄罗斯西伯利亚腹地秋明州的安蒂平斯基炼油厂。此次乌军对鞑靼斯坦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的打击,再次表明俄罗斯广袤国土的纵深已难以完全确保关键目标的安全。其防空网络,特别是在远东、西伯利亚等纵深地区的防御薄弱环节,成为了乌克兰远程打击力量的突破口。俄乌冲突中,跨境打击已呈现常态化特征。乌克兰方面长期将俄罗斯境内及俄占区的能源、军工设施列为重点打击目标。乌克兰国产远程打击武器的成熟与应用,无疑为这种作战模式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撑。乌克兰主要使用自制导弹和无人机深入俄罗斯国内,这有助于解决其在运用西方提供的远程武器时所面临的各种限制和短缺。
广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